INDUSTRY

行业分类

北京忆恩是一家专业从事应急安全领域研究、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员、应急演练、微型消防站、急救培训、校园安全、消防培训、防灾减灾、防震减灾、应急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为一体的技术服务机构。

校园应急安全演练项目

2021-03-17


  校园应急安全演练项目介绍

  指导思想

  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建设,提高校园的综合应急避险逃生能力,促进学校安全防范机制建设的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特开展中小学突发事件安全演练项目,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应急演练的目的

  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科普宣教。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增加或减少相应演练科目。

  应急演练的组织结构

  总指挥:

  现场指挥:

  组织协调组:

  救助组

  防暴处突组

  物资保障组:

  音响通讯组:

  医疗保障组:

  治安维护组:

  演练评估组:

  演练主题

  消防演练主题

  地震演练主题

  应急救护演练

  防暴、处突演练主题

  应急科目处置演练主题

  突发事件综合演练(适用于、512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备注:演练方案见附件

  演练部分科目简介

  1、应急响应

  模拟场景:使用警报器发出地震警报信号,表示地震来临,并告知所有参演人员演练开始。

  2、紧急避险

  模拟场景:在学校班级授课老师统一指挥下,学生就地避震,等待疏散命令。

  3、预案启动

  模拟场景:学校校长下达疏散命令,启动预案。

  4、紧急疏散

  模拟场景:在学校班主任老师统一指挥下,按计划组织学生安全疏散到指定地点,及时上报受伤人员情况,到达集合地点后,清点人数向学校指挥部上报情况。

  5、次生灾害防护

  模拟场景:学校安保人员在某楼处进行火灾的处置演示。

  6、伤员救护

  模拟场景:进行伤员搬运救护和转运。

  7、专业展示

  模拟场景:展示应急物资、应急器材、相关文件和图表。

  突发事件演练的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突发事件疏散原则与要求

  (一)疏散原则要求

  1、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先人后物、先学生后教职员工的顺序撤离疏散。

  2、先近后远原则:要求靠近楼门口、楼梯口的班级人员先撤离疏散,其他后撤离疏散的顺序;距离疏散集合点远的班级人员要先让距离疏散集合点的班级人员。

  3、先低后高原则:要求先低层后高层班级人员的顺序撤离疏散。

  (二)、疏散路线、秩序、集合点的划分

  1、对各班级的疏散撤离路线划分和顺序进行确定;

  2、对各楼层的疏散撤离路线划分和顺序进行确定;

  3、对各栋楼的疏散撤离路线划分和顺序进行确定;

  4、对安全区、集合点和疏散路线的划分进行确定。

  (三)引导员定位分工

  1、对各楼内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处安排疏散引导人员并进行定人定位。

  2、对安全区、集合点处安排疏散引导人员并进行定人定位。

  (四)疏散注意事项

  1、听到疏散信号或指令后,全校师生迅速停止一切活动,按预案既定路线和集合点有序撤离疏散。

  2、楼层指挥老师、楼梯引导员迅速到位,指挥学生按一路或二路纵队有序撤离疏散。

  3、要求全体师生不应当携带个人物品,按规定顺序、路线有秩序地向楼下和集合点慢跑,严禁抢跑拥挤,防止人员摔倒和踩踏 。

  4、到达集合区后,按预案划分的区域集合,现场负责人指挥各班主任、年级主任迅速收拢人员,检查清点人数,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人。对于受伤的学生,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

  演练准备

  (一)演练准备

  1、要制定和修订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并及时送审备案,组织全校师生学习熟悉并掌握应急疏散方案、疏散程序、疏散信号、撤离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明确并印发通信联络表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2、学校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校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3、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4、制定治安管理措施,维护应急疏散演练秩序。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5、加强协调宣传工作。演练前学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根据不同演练主题,教育部门、中小学要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二)通信保障准备

  要分别建立学校应急指挥通信联络,与上级部门及应急有关机构通信联络,与学校教职员工通信联络;与学校学生家长通信联络。

  (三)物资装备准备

  学校要备足备齐并及时补充更新应急所需要的指挥类、救援类、医疗类、公用类等应急物资。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防灾减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安排人员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预案启动后,应急物资由指挥部统一调用。

  (四)医疗保障准备

  组织师生积极开展自救与互救技能培训,做好自救与互救准备,学校医务人员应随时与学校最近的医院、医疗点保持联络,配合专业医生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分级后送。备足备齐并及时补充更新防灾减灾应急所需要的药品、器械、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等。

  (五)避险抢险准备

  组织师生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地震避险、火灾处置、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等技能素质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动作要领、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应急避险抢险能力。

  (六)标识设置准备

  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在每个教室、宿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应急疏散标识标牌制作和设置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见附件)。

  附件:

  1、校园预案编制方案

  2、各类主题演练方案、执行方案

  3、校园疏散图标准模板

  4、演练名词解释

  5、演练物资与保障具体执行档案

  6、校园应配备应急物资明细

  7、各类依据文件

推荐服务